
-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毕业生访谈之:2015届毕业生安国辉
安国辉,2015年毕业于中欧法学院,取得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中央国家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资金归集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理赔追偿业务部。目前在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本文中,他将和大家分享有关工作和读博的感悟。 您为什么选择读博,尤其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对现在的研究领域非常有兴趣。本科的新制度经济学是我了解这个领域的启蒙课程,中欧的市场与政府管制让我进一步认识法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科毕业在与学院老师们告别交流的时候就讨论过读博的想法,因那时我即将去做公务员,老师认为读博可能性不大,当时还戏言打赌。这么说来,读博这件事也不尽是心血来潮。 通常来说,大家有了合意的工作就不愿意选择继续读书,普遍觉得读书是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工作之后再读书的机会成本相对大了很多,也是选择返校读书的一大障碍。所以从功利的角度看读博的收益太低了,多少需要兴趣的驱动。不过,工作的经历帮助我更好认识学业、就业和自己,为我接下来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博士的申请条件和过程,中欧的学习经历对申请博士和读博有帮助吗? 博士申请的具体条件各个学校各有不同,但相信中欧毕业的同学都应该符合。流程大致是通过申请后进行复试,包括笔试、专业面试、英语面试。申请博士之前,应该认真了解导师所研究的具体方向,看与自己的兴趣是否一致。 中欧的学习经历对我后来申请博士有很大帮助。一来我对导师的了解开始于中欧的课堂,二来我对这个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主要在中欧学习期间。 博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工作和学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日常生活主要就是上课、读文献、写论文。工作是任务导向型的,你通常会有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完成好;读书则是自己领导自己,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做规划、监督自己。工作时候可以说是张弛有度,上班紧张、下班休息;在学校读书似乎不很紧张,但节假日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放松,感觉毕业之后才能休息。 博士毕业后都有哪些就业方向,您毕业后打算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博士就业方向种类可能并没有很大不同,只是多了个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的选择。当然,我觉得在各个就业方向的比例上会与硕士毕业的同学不太一样。我也没有特别关注过这方面的统计。 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毕业后工作问题。不过,个人兴趣应该是未来工作选择的重要考量。而且,无论两年后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现在所能做的准备都是完成好学业。现在应该是埋头耕耘的阶段。 您有过焦虑的时候吗,如何面对和化解焦虑心理? 焦虑当然会有。不给自己定过高目标能让我们免于一些不必要的焦虑,关注自己、认识到生活的多样性能帮助面对焦虑,能化解焦虑的大概只有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努力进取。同时,不要被焦虑驱动着去找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同,靠他人定义的成功解决不了自身的焦虑,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所在。 有没有什么给师弟师妹的建议? 如果有愿望,尽早规划、提早准备,这样就成功了一大半。无论大家明天想做什么、要什么样的生活,在今天努力学习、也在今天享受生活。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官网
2021.09.24
-
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翻硕王尧获得第七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2018年4月28日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澳译杯”总决赛上,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16级翻硕王尧同学过关斩将,在激烈的角逐中,以渐入佳境的稳定发挥,问鼎大赛唯一一个特等奖。同台竞技的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20所两岸四地名校的顶尖口译高手以及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英国萨里大学的欧美选手共计28名。 总决赛分为主旨口译、会话口译、对话口译三个环节。场上的评委共有14人,来自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香港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均为具有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学科负责人,此外还有来自联合国、香港政府及司法机构的资深译员,包括AIIC会员。上午前两个环节结束后,王尧以排名第四的身份进入下午对话口译的比赛,她以稳定的发挥,流畅的口译、自然的表现、高质量的口译输出赢得了评委们的好评,最终以最高分获得赛事特等奖。 这届大赛历时半年,经过省赛、区赛、大陆决赛和总决赛四个阶段,参赛选手高手如林。应对此次赛事,我院高圣兵教授担任领队,陈思宇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组建参赛队伍。他们一路闯关,直到最后夺魁,十分不易。王尧同学勤学苦练,知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为了参赛放弃了公务员考试。在准备比赛的同时,还在努力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拼搏的精神十分可嘉。 赛后,她发表感言,“口译是现场的艺术,虽然意外获奖,但仍留下很多遗憾。在赛场心态沉稳,注重逻辑,语义理解准确,表达简练等等,大概得益于平时的严格训练和赛前的细致准备。‘事业心对待过程,平常心对待结果’是参赛应有的心态。感谢老师们一贯的严格要求,培养出了一个职业译员应有的良好习惯,因此才在不经意间获得评委的认可。” 王尧同学是我院16级翻译双硕士学位项目学生,该项目是教育部在研究生院层次中外联合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汇集了中澳两校的优势教学资源,教学团队中不乏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成员参与教学,同时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口笔译教学设备。近两年来,该翻译双硕士学位项目在招生、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王尧同学获此大奖就是此项改革的重要成果。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在2009年由厦门大学发起,获得了国台办和教育部的重点项目支持,是顶级口译赛事之一,影响海内外。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我院学生在此次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的优异表现,扩大了我院在海内外翻译学界和业界的影响,展示了我院翻译教学质量和实力,对翻译专业的未来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来源: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官网
2021.09.24
-
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举行2018届优秀毕业生交流与访谈活动
时光荏苒,中欧能源学院2018届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迈入社会,他们将面对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紧随来的是社会与工作岗位对他们更加严格的要求。什么样的个人素质是被高校、企业和政府单位更为重视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中欧的同学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为帮助同学们解答学习和工作中的困惑,我院于5月10日下午在西五楼217举行了2018届优秀毕业生交流与访谈活动。 首先,2018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邓文君、封华翼、刘威、王廷旭、余巧灵等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求职经验。刘威同学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申请海外博士的过程;封华翼同学讲述了自己入选中央选调生的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树立远大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余巧灵同学回顾了自己跨专业求职的经验,并给出了求职中的一些实用的小技巧;王廷旭同学的工作是TPLINK的海外销售,所以他提出了在面试销售岗位时应该做的必要准备;邓文君同学是名副其实的Offer达人,一共拿过十几个offer的他分享了自己的“面霸”经验。 在学长、学姐的自我介绍之后,访谈交流会进入“你问我答”环节,包括科研、学习、科技竞赛、求职求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主持人把会前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对学长学姐进行提问,包括“应该怎么平衡科研和中欧繁重的学习压力”“怎样参与科技竞赛”“在求职时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学长学姐对此都耐心地进行一一解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访谈交流会进入“观众有话说”环节。同学们都踊跃提问,有的同学提出:“在求职时,学历和学习能力哪个更为重要?”“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对于学历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作为985高校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通过学历的门槛;另一方面,应聘时个人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学长严谨的回答获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中欧学院优秀毕业生交流与访谈活动,帮助同学们更详细地了解到应该如何规划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从而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谢学长和学姐的宝贵经验的分享,同时祝学长学姐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官网
2021.09.24
-
携手中外,筑梦领航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成功举办学生国际论坛
2018年4月14日至15日,“第二届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学生国际论坛”(SCUPI Student International Forum)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主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巴鲁学院中外合作项目、重庆大学辛辛那提联合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等国内7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39位师生代表齐聚江安,围绕“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学生发展思考”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院长邱民京教授在4月14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师生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大家展示了匹兹堡学院建院以来的办学成果。来自上海纽约大学的Paul Woolridge教授做主题演讲,向参会者分享了国际化视野下的语言变迁及发展。随后,来自各学校的学生代表也分别做了全英文的大会报告。匹兹堡学院2017级学生吴波、詹霄阳和雷九洲就当前社会对合作办学存在的偏见和误区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做了生动分享;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的代表认为目前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解仍有深入拓展的空间;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的学生代表认为,在提升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可通过创新宣传模式提升知名度;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介绍了其独特的学生会制度;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学院展示了其特色的校企合作和发展前景;西南财经大学巴鲁学院的代表介绍了其特色课程;电子科大格拉斯哥学院代表团则用精彩的视频分享了其五年来不拘一格突破创新的教育征程。 14日下午,来自各校的学生代表团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和深入的讨论。当天晚上,匹兹堡学院举办了嘉年华欢迎派对,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并互换礼物。 4月15日,参会代表在匹院学生会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川大江安校区和匹兹堡学院。参观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在增进友谊的同时加深了对川大的了解,开拓了眼界。此次论坛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展示契机,深入探讨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模式。这样的互动不仅促进了教学交流互鉴,融合了多元文化,推进了我们对教育经验和国际化教育发展知识的共享,更激发了学生潜力的和推动了教育品质的提升。 来源: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官网
2021.09.24
-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学子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西南赛区决赛中喜获佳绩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西南赛区决赛,西南大学西塔学院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曹怀升、崔一童两位同学喜获嘉奖!其中,曹怀升同学参与的团队作品《太阳能智能电力及能源管理》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进入全国总决赛;另外,崔一童、曹怀升共同参与的作品《癫痫患者的人文关怀》荣获二等奖。 来源:西南大学西塔学院官网
2021.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