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师生赴美国开展文化游学之旅
7月25日,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首批“暑期赴美游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7月11日,来自我院2个年级、4个专业共20名学生,由李齐老师带队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前往美国开展为期15天的文化游学之旅。 为了帮助迈院学子们深度体验美国高校的人文气息,感受合作院校迈阿密大学的校园文化及教育模式,在迈阿密大学工学院的全力支持和协助下,确定了以访学迈阿密大学为主,游历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游学行程。此外,考虑到游学活动的趣味性,学生们还游览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纽约联合国总部、奥兰多迪士尼世界等地。 在到访迈阿密大学期间,游学师生一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工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David Poole全程陪同访问参观。工学院院长Jean-Pierre Bardet通过座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为学生们颁发访学结业证书。 迈阿密大学工学院院长Jean-Pierre Bardet欢迎迈院学生加入‘U’family 工学院招生主任 David Poole带学生参观校园 工学院为同学们举办了5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分别由资深教授主讲,分享了前沿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开拓了眼界。此外,学生们还深入参观了工学院的多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教授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各个实验室的概况。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话题与教授和迈大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在游学过程中,亲身感受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异国文化。为期15天的游学生活,让同学们成长了许多,主题各异的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同学们对中美文化、教育体制、人文环境等进行了深度观察、分析和比较,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往能力,真正做到了游有所获,学有所成。 来源: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官网
2021.09.24
-
ZJUI学子远赴斯里兰卡,学习调研“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
7月29日到8月10日,来自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的10名同学,远赴斯里兰卡开展了主题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成立两年,其中由浙江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合作办学的联合学院开设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四个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担当的工程人才。结合国际校区办学特点及办学目标,此次浙江大学“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社会实践团队选择走出国门。这是该校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实践团队,他们希望充分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斯里兰卡与中国在工程领域上的合作情况,并探索将来投身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建设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 贫困山区支教 帮助村民提高收入 社会实践团队首先抵达了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山区的丹布勒地区。在为期一周的志愿者活动中,实践团队分成三组,从教育、文化、民生三个不同维度助力当地偏远地区的发展。 教育方面,由于当地属于贫困地区,在公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普遍英文水平较低,假期也没有经济能力上专门的英文培训班。为此,实践团队中的两位同学在当地公益组织Green Lion的帮助下,和几位来自美国的国际志愿者一起在当地开设了英文夏令营,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暑期英语培训。 文化方面,实践团队了解到斯里兰卡是一个虔诚信仰佛教的国家,大大小小的寺庙随处可见,然而因为缺乏劳动力和资金,众多寺庙年久失修,墙体破败。实践团队来到了当地一座寺庙帮助刷漆工作,五天的时间里,实践团队将寺庙粉刷一新。 民生方面,斯里兰卡农村居民收入较为单一,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实践团队为村民开垦荒地,并在一位美籍志愿者的协助下,制定了科学的生产计划,即通过“圆形种植法”提高作物产量,帮助村民提高收入。 走进国际工程项目 体验国际工程师生活 8月5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斯里兰卡分公司办公室。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地集团)从1994年开始进入斯里兰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承揽工程项目。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中地集团无疑对国际市场环境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分公司副总舒德华对公司和其在斯里兰卡的发展历程作了详细的介绍。舒德华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中国公司以及发达国家的公司涌入到斯里兰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地集团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正致力于转型和升级。 8月5日下午,实践团队实地参观学习了中地集团在斯里兰卡的两个在建项目——科伦坡西部减少无收益水系统修复项目(简称NRW项目)、圣塞巴斯蒂安北部闸门与泵站项目(简称闸门项目)。 作为浙大国际校区的学生,实践团队的多数人未来都会成为国际工程师。闸门项目负责人张经理分享了他在十年国际工程师生涯中的心得。张经理表示,作为一名国际工程师,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和包容。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不以本国标准评价他人。发生争执时,应就事论事,切不可进行人身攻击。包容和尊重是一切合作的基础。 实践团队队长黄家源说:“此次实践活动在实地考察了国际工程师的生活和工作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和校区未来的国际工程师们交流分享,想回学校举办一个讲座,给大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提些建议。” 从古至今,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是连接亚非、辐射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支点。基于这样的区位优势,港口城市科伦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中国港湾公司和斯里兰卡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将填海造地,打造南亚地区全新金融枢纽。该项目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标杆项目,同时又与斯里兰卡“大西部省”方针相契合,是“一带一路”上中国故事在科伦坡的最好体现。 港口城项目一期总投资14亿美元。 8月6日,浙江大学“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实地参观,并参与了中国港湾公司负责人举行的座谈会。座谈会上还有两位特殊的“浙大”嘉宾,他们是12届本科毕业于浙大建工学院的田学长,以及14届研究生毕业于浙大建工学院的钱学长。在座谈会中,实践团队受到了中国港湾公司地热情接待,田学长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就国际工程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为斯里兰卡和中国双方带来的共同效益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队员吴西航说:“在异国他乡能够遇到同根同源的求是人,我们感到分外亲切,同时也为自己‘浙大人’的身份感到自豪。他们书写了‘一带一路’上的浙大故事。” 此次座谈会使同学们受益良多,队员陶舒婷说:“港口城项目的建设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雄厚实力,从港珠澳大桥到FAST中国天眼再到今天的港口城项目,中国工程人创造了无数奇迹,我感到万分自豪,并十分憧憬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中国工程人,像港口城项目的建设者一样,在海外开创新的模式,把中国的想法和经验推广到世界。” 来源: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官网
2021.09.24
-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018暑期实践教学美国洛杉矶站:凤凰卫视美洲台
7月9日 初到洛杉矶,迎接同学们的便是似火般的骄阳。然而47摄氏度的高温并没有使学生们退却。大家不顾旅途劳顿,一早便抵达了美洲台,在项目负责人Maggie的带领下参观了整栋大楼,熟悉了电视台的环境。凤凰卫视美洲台曾世平副台长接待了老师和学生们,详细介绍了美洲台的发展与概况,并就媒体行业在新时代的运作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与分析。 此次出行的21位同学被分为两组,分别以“安大略机场分流问题”以及“华裔参政需要媒体推动”为主题,在美洲台资深制作人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两部8分钟左右的专题短片。 同学们分为文案,采访,摄像,剪辑四大组后开始了紧张讨论,不断修缮采访文稿以及视频脚本,尽一切可能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为拍摄和后期剪辑做准备。 下午,A组同学跟随着凤凰卫视的专业记者们外出进行实地采访。第一站是采访圣贝纳迪诺郡郡长海格曼,虽然全英文采访难度很大,但是在A组同学们的默契配合下,采访过程十分顺利。第二站是安大略国际机场,同学们不仅采集了一些机场的珍贵图像,还对Walnut市的市长苏王秀兰进行了采访。 与此同时,B组的同学们则来到了市区进行街采工作。 7月11日 翻译组的同学们将前一天的市长采访视频译成中文,摄像组前往市中心进行空镜补拍,策划组负责查阅资料、撰写脚本。一切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同学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学习中进步,对媒体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7月12日 上午,同学们前往洛杉矶时报工厂参观,了解了报纸的制作流程与工厂运转,收获了一份别样的体验。 下午,此次实践活动迎来了三位“重量级人物”:加州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审判出庭律师郑博仁,前加州众议员伍国庆,以及加州现任财长江俊辉。他们在百忙之中抽空为同学们讲解了美国政治体系、媒体与竞选的关系、以及华人参政的现状与前景。
2021.09.24
-
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研究工作被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NIPS 2018录用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几何计算与智能媒体技术团队(dutmedia.org)研究工作A Bridging Framework for Model Optimization and Deep Propagation 被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nnu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IPS,全称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录用。NIPS于1987 年首次召开,每年一届,迄今已有32年历史。根据谷歌学术公布的2018年最新版学术指标(Google Scholar Metrics,GSM)榜单,NIPS在人工智能类目中位列第一,h5指数134。同时,NIPS也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列表认定为A类会议。NIPS大会在国内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广泛的影响力。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会议,今年NIPS 之火爆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投稿数量上升至史无前例的 4856 篇,比去年增加了约 50%,录用率保持着与去年持平的20.8%。该项研究成果获得NIPS的录用,标志着学院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在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 设计高效的优化模型求解算法是统计和学习领域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刘日升副教授,程世超(博士生),刘小坤(大四),马龙(研二),樊鑫教授和罗钟铉教授共同合作完成的这一研究工作,利用数据驱动优化理论,提出了一个种全新的基于深度网络结构的优化新框架。如图所示,本方法以协作的方式弥合传统非凸模型优化和深度网络之间的鸿沟。一方面,本文给出的框架首先提供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非凸优化模型求解算法,并对算法的数值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放松约束和执行端到端训练,本文还开发了基于这一策略,整合领域知识(表示为模型)和数据分布(通过网络学习)的协同学习新框架。理论分析和在大量视觉问题中的应用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官网
2021.09.24
-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喜创佳绩
9月13日-9月16日,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举行。格拉斯哥学院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比赛,经过三天的努力奋战,最终格拉斯哥学院有8名学生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2016级的卓元浩,朱婧昕,郭秋实三位同学获得了四川省一等奖的好成绩;2016级的刘晗,葛梦雨,郑长刚三位同学获得了四川省三等奖的好成绩。2016级的刘晋源,朱智星两位同学获得了四川省推荐全国二等奖的资格,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入围国奖的十支队伍之一。 参赛队员表示,本次数模国赛获奖离不开格拉斯哥学院良好的实践教学基础和科研竞赛氛围。同时,感谢学院对参赛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创新实践帮助。之后,创格科协会开展一系列数学建模竞赛相关活动,为格院学生参加比赛提供全方位支持与帮助,帮助格院学子在创新实践中更上一层楼。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官网
2021.09.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在国际计算机视觉大赛取得佳绩
MS COCO (Microsoft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常见物体图像识别) Challenge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受关注和最权威的比赛之一,是图像(物体)识别方向最重要的标杆,也是目前国际领域唯一能够汇集Google、Microsoft、Facebook三大巨头,国际顶尖院校以及优秀创新企业共同参与的大赛。与关注整体图像的ImageNet图像分类任务相比,COCO中的物体检测任务更关注的是图像中出现的每个物体的个体(比如各种小物体,各种遮挡物体),因此要求算法对图像细节有更好的理解。这个比赛也代表了继ImageNet后的图像识别的最高水平。 杜禹明,山西运城人,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12级本科生,16级研究生。15年至17年在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进行双学位交流学习。现于北航中法数据科学实验室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指导老师为于雷副教授。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官网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