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互联系统”双引擎驱动智联新时代——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8夏季设计展开幕
交大密西根学院2018夏季设计展现场 大一“萌新”创意先行 “触”动智趣生活 这些奇思妙想的科创作品,都来自于密西根学院的《工程导论》课。作为密西根学院的王牌课程项目,《工程导论》课在培养大一学生对于工程专业的兴趣外,也同样注重学生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授课教师申岩峰介绍,《工程导论》课更像是一门探索课程,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工程直觉“,引领大家在以科学的思路和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工程项目,可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基本的工程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该门课程还配有英文写作老师讲授科技交流与写作,教会学生成为工程师必备的写作技能。 此外,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密西根学院在已有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基础上,还增设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辅修专业,助力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 2018年可谓是智能互联的黄金时代。从可穿戴设备、共享单车到智能家电、无人驾驶……智能互联概念已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它所带来的奇妙体验也已遍布各个角落。这些科技行业里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也充分体现在密西根学院大四毕业生的设计作品里,在本次设计展上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2021.09.24
-
凯旋!东北大学中荷学子在“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东北赛区斩获佳绩
6月25日,“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图像算法组东北赛区线下答辩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落下帷幕。东北大学共3个团队进入最后一轮答辩,其中两支团队为中荷学院参赛团队。 “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图像算法组东北赛区共有四支战队进入到区域赛线下答辩环节,分别是来自东北大学的“Deep Neuron”、“O’Relly”、“性感橘猫在线发鱼”以及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yyhaker”。 答辩赛伊始,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印桂生为参赛团队以及AI行业的发展和前景表达了祝愿和期盼。主办方专家评审团根据参赛团队现场答辩表现,再综合选手前期的线上得分,给出了比赛的最终结果。 经过现场激烈的答辩角逐后,由中荷学院滕月阳老师指导的2015级本科生霍加宇“Deep Neuron”脱颖而出,成为本次答辩的最终优胜者。由中荷学院马贺老师指导的2015级本科生孔繁捷和王晟“O’Relly”位列第三名。霍加宇将代表东北赛区参加7月份的半决赛,并有机会角逐9月份的总决赛。各获奖队伍除了获得直接的奖金奖励之外,还将获得华为、金山云的优先就业及实习机会,以及和行业大咖的进一步交流机会。 中荷学院一直将人才培养做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倡导科技中荷理念,鼓励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一方面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不断开拓专业视野,了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前沿科技。 来源: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官网
2021.09.24
-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RoboVigor机器人战队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部赛区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
中部赛区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 5月15日至20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18 机甲大师赛中部分区赛在南京理工大学激烈上演。由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工程与计算学院高级讲师、专业项目负责人Adrian Chong博士和工科学术老师Ping Liu担任技术顾问,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RoboVigor机器人战队一行20余名学生在学院管理部老师郜嘉琪带领下,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凭借高超技术和熟练操作,荣获技术挑战赛中部赛区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英学院RoboVigor机器人赛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备赛,利用高超的工程技术、创新的科研能力、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比赛中实现了工程车的D拖,一举战胜了其他高校,在中部赛区46支国内高校战队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也是在上海市高校中唯一在此项赛事中晋级全国总决赛的院校。 此次大赛充分展示了中英学院学生优秀的科技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是上海理工大学多学科交融发展、致力于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人才的最好体现,也是中英国际学院“责任领导力、创业与创新、文化同理”三大核心育人理念的丰硕成果。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球性机器人竞技比赛,也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项目之一。本届大赛吸引了百余所高校近万名参赛选手,全面覆盖了国内高等理工科院校及海外知名院校。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官网
2021.09.24
-
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翻译硕士在首届“思源杯”MTI翻译大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首届“思源杯”MTI翻译大赛成绩揭晓,全国各地高校的MTI专业共有近千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2017级翻译硕士张一唯、李昭颖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能力,双双斩获英译汉组一等奖。 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2018“思源杯”MTI翻译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和《当代外语研究》杂志联合承办,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本次大赛于2018年4月拉开帷幕,参赛选手需在网络平台上完成限时翻译任务。经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多位专家的严格遴选和评审,大赛分别评出英译汉和汉译英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思源杯”翻译大赛对促进MTI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同学积极参与,通过比赛督促自己努力学习,在专业上日益精进。 来源: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官网
2021.09.24
-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科创团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获奖
9月21-22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2018年“星辉杯”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在济南大学举办,由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大学生组成的鲁东大学科创代表队在决赛中答辩出色,其参赛作品“具有多功能转换开关和截流功能的输液报警器”,获得大赛三等奖。 参赛代表队在梁桂航、孙德林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长期的设计、制作、调整,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创新,并反复进行实物实验,克服种种难题,取得了两项发明专利,作为鲁东大学唯一一支科创团队进入决赛。在决赛中针对不同的答辩问题,团队师生认真讨论,细心准备,对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现场表演展示了产品的实物功能与特点。最终,经过层层选拔,科创作品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撰稿:朱同川 审核:梁淑艳) 来源: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官网
2021.09.24
-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学生参加第九届国防科技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学生参加第九届国防科技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 6月8日—10日,2018年第九届国防科技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军地高校邀请赛在湖南长沙举行,海南大学受邀出席。国际旅游学院师生一行5人同来自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60所军地高校的代表们一同参加了此次大会。 在为期三天的会期中,我院代表分别作为美、法等国代表在不同会场积极参与讨论,推动会议的进程,同时作为一国的外交官,坚定维护着国家利益。最终,在安理会作为美国代表的刘文衡和辛婉莹凭借出色的会议表现和充分的会前准备获得了“杰出代表奖”,为学校和学院取得了荣誉。 我院学生在多次模拟联合国会议中的优异表现,展示了海南大学和国际旅游学院学生的优秀综合素质和风采,宣传了学校和学院的良好形象,彰显了学院素质教育的成果。 模拟联合国是模仿联合国及其相关国际机构会议运行规则、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讨论的会议活动。在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依照联合国议事规则,为了自身所代表的“国家利益”,通过演讲、辩论、磋商、游说及最终决议草案的写作与投票来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模拟联合国活动最初于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兴起,90年代传入中国,至今已发展为一项成熟的高校活动。其中,北京大学举办的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外交学院举行的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境内外高校均有较高声誉。国防科技大学模联活动经历十年的长足发展,在全军推广模联活动、促进军地交流和中外交流等方面具备重大影响力。随着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模联活动为高校培养此人才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平台。 来源: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官网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