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焦人才培养 创新工程教育——国际工程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
工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使命。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挑战,我国于去年实施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内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学校正处于人才培养大讨论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刻,创新工程教育正当时。 4月2日-4日,由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主办的“国际工程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国内外2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及嘉宾,就国际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进行了学术探讨和交流。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院长孔杰主持开幕式。副校长张卫红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向出席大会的海内外嘉宾、专家学者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他提到,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成效显著。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6个专业已获得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学校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深化合作,共同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QMES)、国际教学研究中心(ICTL)及国际联合研究院(JRC),两校还签订了联合双硕士学位培养意向书,将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推向纵深发展。他指出,今年,西北工业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推进新工科建设。在此背景下,希望本次会议为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贡献更多的真知灼见,为校内人才培养大讨论提供思路和方法,助力国际新工科建设。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副校长Colin Grant在致辞中感谢学校对此次会议的精心筹备,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能在工程教育领域进一步破题推新,总结凝练更多先进经验并付诸实践,为合作办学机构和教学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首尔国立大学的Yoon Hiwon教授做了主题为“教学研究中心的使命、任务和职责”的报告。Yoon教授曾在十几个国家开展英语、法语教学,有着丰富的跨文化教学经验,她结合自身经历,提出研究中心应重视国际化教学环境带来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教师应从知识、文化、兴趣等多方面启发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伦敦玛丽女王大学Julia Shelton教授就“教师发展对工程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她从高等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国际高等教育教师认证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发展对工程教育的重要性。ICTL英方主任Gabriel Cavalli博士的报告主题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在工程教育的具体实践”。他以QMES为载体和范例,介绍了在多语言环境下,语言、文化、工程教育如何交叉相融,特别强调了语言在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QMES副院长、ICTL中方主任范晓丽教授主持下午研讨会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刘增路进行报告,他分享了中法工程教育融合创新与实践,详细介绍了学院的组织架构、企业关系、培养特色、师资队伍等情况,提出各合作办学机构应相互借鉴、加强交流。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院长靳忠民做主题为“工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的报告。他从学院全面坚持党的领导、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一流实验室建设情况分享了西南交大合作办学经验,并对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规划做了几点思考。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院长曾兵的报告主题为“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创新”。他提到格拉斯哥学院已于上周通过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认证,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和推荐。各合作办学机构都应搭建内、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稳步进行。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葛文杰做了题为“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的发言。他从新时代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工科人才培养类型、教学育人新要求、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讲解了当前工程教育的变革趋势,提出了应对新挑战、新困难的解决办法。本次研讨会国内外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工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方向,为跨文化环境语言学习、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国际合作与深入交流提供新的路径,是玛丽女王工程学院落实人才培养大讨论工作重要成果。学院将借此机会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工程教育交流平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高水平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来源: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2019.04.04
-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尖烽时刻”全国模拟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2019年3月29日至31日,由上海大学和尖烽时刻组委会主办,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尖烽时刻”全国模拟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行健文体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本科32支队伍和MBA24支队伍参加本次比赛。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葛京、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学良、我院院长吕康娟、副院长胡笑寒,CESIM全球CEO Veijo、CESIM中国区总经理吴雯、副总经理尚晓霞出席大赛开幕式。聂清副校长、葛京秘书长、吕康娟院长和Veijo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聂清副校长首先代表上海大学,向前来参加第十一届“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的各高校代表队表示热烈欢迎。聂校长指出,十年磨一剑,我校再度举办这一具有颇高国际影响力的大赛,把这一赛事有机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高度契合我校“培养面对未来挑战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她衷心祝愿参赛队取得优异成绩,并预祝第十一届“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葛京秘书长指出,“尖峰时刻”作为国际性商业模拟赛事,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高校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她希望进入总决赛的团队能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吕康娟院长表示,悉尼工商学院深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搭建专业学科竞赛平台,学生在多项国际国内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尖烽时刻”大赛已经成为学院课内外联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承办这一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赛也是今年庆祝学院建院25周年华诞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CESIM全球CEOVeijo先生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开场,鼓励年轻学子敏学善思、运筹帷幄,并对参赛队伍寄予殷切希望。接下来,CESIM副总经理尚晓霞女士宣布决赛成绩构成和决赛规则。最后,56个参赛队进入分组抉择和精彩纷呈的红毯秀环节。 “尖烽时刻”模拟大赛致力于提高学生商科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将赛事与商科模拟课程完美契合。30日全天,所有参赛队在文商楼五个机房/五个市场进行五回合在线决策模拟,每个市场的团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不同市场间亦存在竞争与博弈,最终以累计利润统一大排名决定在线决策模拟的成绩。31日全天,每支参赛队根据大赛案例进行7分钟的团队商业演示,来自学界和业界的评委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提问。经过层层过关斩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团队谷歌冰红茶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MBA团队人大火箭队力压群雄获得特等奖。来自我院的本科团队BnZ、我校MBA团队海鸥队SEAGULL、深圳大学MBA团队TWINKLE等10支参赛队荣获一等奖。我院本科团队UVOICE、中山大学MBA团队TBU等44支参赛队获得二等奖(包括单项奖)。学院党委书记李双和副院长胡笑寒出席了本次大赛颁奖典礼。在大赛即将落下帷幕之际,李双书记向参加第十一届“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的各高校代表队的老师、同学表示亲切慰问,并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各高校代表队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投入到赛事准备与运行的老师和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学院的2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先声夺人! (来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官网)
2019.03.29
-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受邀参加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语言建设论坛
2019年3月16-17日,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的 “三十而立·倍道而进”-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语言建设论坛在西安举行。此次论坛正值雅思考试在中国实施三十周年,来自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陕西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教育部门代表,以及国内各大高校国际化建设、英语教学负责人、语言建设相关领域等数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解读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师生英语语言能力建设之道。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副主任Danny Whitehead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共同的全球性挑战,人们不仅需要掌握不同的语言,更需要通过语言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不仅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语言能力的建设,更致力于推动彼此的共赢合作与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进对三十年来雅思考试在中国的推进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中英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陕西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文通结合陕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陕西中英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回顾,并希望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加大在陕投入,争取更大成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术交流与研究部副主任唐振福以《高等院校国际化实践与展望》为题,用详实的数据解读了中国高校近十年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从政策和操作层面展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对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动高校国际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邀请,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俊以《英语教学改革之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建设》为题,从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四大矛盾出发,分享了西北工业大学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打造“金课”为契机,陈俊以玛丽女王工程学院为例,展现了西北工业大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借鉴世界名校方案,整体引进英方教学体系,采用差异化授课模式,丰富课程考核模式,建立多元课程反馈平台,开发沉浸式海外实践项目,并借助普思和雅思的测试体系多维度检测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成功经验。随后,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陈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副主任张曼君、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等业内专家,从口语教学和语言测评实践角度,分析了普思和雅思考试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此次论坛汇聚国内外语言教育教学众多专家学者,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的高端对话平台。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充分利用国际一流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素质,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来源: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官微)
2019.03.17
-
九所英国大学齐聚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中英学子表现优秀!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2019年度九所英国合作大学咨询会于2019年3月12日至13日在我院顺利举行。有近20名来自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利兹贝克特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和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代表,与学院2017级2+2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的200余名学生面对面交流,旨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英国合作大学及学科专业等情况,为学生提供全面、细致的升学指导。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代表陪同参加咨询会。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咨询会上,英国合作大学还特别为我院大三、大四的学生提供了关于申请英国大学硕士的咨询服务。在咨询会现场,学生们纷纷以最快速度到达理想英国大学的咨询点,详细了解英国大学的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录取情况和奖学金等信息。英国合作大学代表与学生们就学科专业、职业发展和英国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双向互动,现场气氛融洽。来自工商管理的一名学生表示,通过这次英国大学咨询会能够更加具体、详细地了解心仪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发展前景,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职业规划和个人定位。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英国合作大学代表还特别为学生们准备了三场不同主题的讲座,分别是由利兹大学代表Julie Braham带来主题为“英国商科学习与职业规划”的讲座、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代表Beverley Mowthorpe带来主题为“海外学生在英国的学习生活”的讲座以及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代表Ruth Jones带来主题为“如何写好英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的讲座。此次讲座获得了参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英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生活。咨询会结束后,各英国合作大学代表对学生们在交谈过程中自信从容的英语表达和积极主动的态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利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ichard Hall教授表示,“中英国际学院的学生具备出色的个人能力,从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关注和重视。我也非常享受这次与中英国际学院师生和其他英国大学代表之间深入交流的机会。”布拉德福德大学对外事务副院长Alastair Wood教授表示,“非常高兴在这次活动中收到了许多来自大三、大四的学生关于申请英国大学硕士的咨询。中英国际学院的学生非常有主见,他们很清楚地明白前往英国继续深造不仅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更是为了拓宽国际视野,体验多元文化,这对他们一生有益。”(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官网)
2019.03.12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亮相第22届米兰三年展
米兰当地时间2019年2月28日上午,为期6个月的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官方开幕式在三年展设计博物馆(Triennale DesignMuseum)举行,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本届三年展的主题为 “破碎的自然——设计为人类生存”(Broken Nature: Design Takes on Human Survival),展览试图探讨设计对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影响,向世界展示设计如何提供解决我们时代问题的新思路。 米兰国际三年展,原为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创立于1923年的蒙扎,并于1933年迁往米兰,主要致力于探讨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威尼斯双年展、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并称意大利三大艺术展。米兰三年展由非营利的同名文化基金会主办,是由国际展览局批准,与世博会和世园会并列的国际大展,是世界上在设计学科和展览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展会活动。受米兰三年展基金会和中国贸促会邀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会同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等三所院校共同组成中国国家馆,代表中国演绎对本届三年展主题的思考。作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展区的主策展人,娄永琪院长将展览主题定为“【乒乓】:城乡社区营造——为我们共同的未来”(Ping Pang: UrbanRural Community Building for Our Common Future)。以“设计丰收(Design Harvests)”和“NICE2035”为案例,探讨 如何充分利用设计和设计思维,实现城乡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城与乡,阴阳相生,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两个面相。两者互相转化,互相促进,“存而生,克而亡”。近年来在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尝试通过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小而互联”的设计干预,推动城乡社群(人)、文化(思想)、经济(产品和服务)和环境(空间)的积极交互。这个过程,就如同打“乒乓”一样,有来有往,知行相资。本次展出的“设计丰收”和“NICE 2035”两个项目,就是基于以上思考,在城乡两个不同情境下的探索和实验。城乡交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同时,策展人以艺术装置作品“乒乓”来诠释本次展览主题。包括一张由阴阳太极图案演化而来的乒乓球台;一对乒乓球拍,表面分别是3D打印上海地图和手作芝麻薄饼,分别代表“城市”和“乡村”;以及两蒸笼的印有展览主题文字的乒乓球组成。这个作品意在指出从城市文明走向城乡交互是人类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切实举措,而这一过程以及社群的营造需要像打乒乓一样,通过对话和交互,实现动态的平衡。(来源: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官网)
2019.02.28
-
2019新春财富管理论坛暨“2019中欧教授的财富管理锦囊”音频课正式上线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019年2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富管理研究中心携手新锐财经媒体华尔街见闻,共同举办2019新春财富管理论坛暨“2019中欧教授的财富管理锦囊”音频节目正式上线活动。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与业界资深投资大咖现身说法,聚焦2019投资趋势与热点,为现场近300位中欧校友和嘉宾带来相关话题的精彩分享。 首个线上音频课程上线 活动当日,历时数月精心筹备和策划的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华尔街见闻共同开发的首个线上音频课程——“2019中欧教授的财富管理锦囊”正式在华尔街见闻重磅上线,这也是国内商学院为迎合融媒体时代“内容有声化”的受众喜好,首次尝试面向大众推出的线上理财音频课程,将财富管理和投资理论化身为有趣、实用、系统性的音频,帮助更多人洞悉家庭资产配置之道。 本次线上课程共分4个模块,分别围绕金融资产、房产、保险、教育等方面的12个典型案例展开,深入中国家庭的投资配置场景,通过场景剖析,深入探讨投资所面临的决策疑虑,引导和帮助投资者构建投资思维模式、搭建合理的资产配置体系和配置比重,有效化解或降低风险。 芮萌教授表示,通过线上音频课程的互动留言,能够帮助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了解更多关于财富管理和配置的问题,使将来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课程主讲人芮萌博士毕业于美国休斯顿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财务金融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芮萌博士是特许金融分析师和特许风险管理师,美国金融协会、国际财务管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香港证券专业协会的会员等。他长期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金融投资和家族传承领域积累了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