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子王亚如获“法国精英预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师资质”
为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预备师资被派往法国学习的王亚如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017年度法国预科教师选拔物理-化学科目的考试,获得了法国精英预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师资质。 法国精英预科教师选拔是法国的“国考”,旨在选取水平最高的预科学校教师,具有很高的淘汰率(2017 年淘汰率为 94.16%)。在法国,通过该考试者才有资格在精英预科学校任教,且终身享有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王亚如同学参加的考试共分为笔试和口试两大部分。笔试的考试范围非常广泛,1490名参加考试者只有 162人通过了笔试并有资格进入口试,最终有87人通过口试获得预科教师资格。 王亚如同学是由中欧学院从2010级在校生中选派的、作为中欧学院预备师资,于2014年9月赴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6年参加为期一年的精英预科教师资质培训。她在与中欧学院预科教师团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时表示:准备预科教师资质考试不仅要复习以前所掌握的物理化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教学大纲、教学技巧、提高自主性和团队意识以及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合作能力。法国的预科教育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参加培训者两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了很多实验操作,并要求把实验结果和理论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态度和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中欧学院向王亚如同学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她把在法国学习的收获带回母校,为中欧学院的前进助力,为中国民航大学的发展增添光彩。
2021.09.24
-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毕业生李慧君访谈纪实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学生李慧君目前供职于安杰律师事务所,该律所是一家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的知名国内律所,是涉外商事争议解决领域最出色的中国律师事务所之一。在本文中,她将与各位分享如何获得理想中的法律工作。 加入安杰的理由 李慧君说,在刚开始找工作时,她还没有下定决心专攻纠纷解决领域,在找工作期间她也参加了其他的一些非诉律师事务所的面试。最终,选择加入安杰,从事争议解决业务。李慧君之所以选择安杰律师事务所,是因为她了解到安杰在纠纷解决领域坚持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安杰在该领域的律师和客户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为年轻律师提供较好的学习、成长机会。 浅谈安杰的聘用过程 李慧君在中欧法学院网站上发现了实习的机会,把英文和中文简历发送给了律所的联系人,之后便被邀请参加了中译英和英译中的翻译笔试。在取得满意的笔试结果后,律所方面通知参加面试。李慧君回忆道:当时面试她的是争议解决部门的合伙人、两位中方律师和一位外国律师。面试非常具有挑战,面试官询问了一系列涉及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的中英文问题。最终李慧君通过了面试,获得实习机会。在正式被聘用之前,李慧君实际上已经在安杰实习了三个月,能保证三个月左右的实习是正式被聘用前的常见流程。 在安杰的日常 “生活日常”似乎不足以描述争议解决律师的生活,在处理案件中遇到的不同当事人、不同案件情况很多还是很不寻常的。一般来说,她会早晨7点起床,在路上的时间约为45分钟。安杰原则上要求所有律师在办公室的办公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6点,中间午休一个半小时,但上述时间比较灵活,最终还是要视工作安排决定。 在律所里加班似乎是“家常便饭”,很多同事往往会加班很晚,有时甚至会到晚上11点。就争议解决来而言,每个律师手上通常要同时处理5到10个案件甚至更多,因此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国际商事仲裁案件会更加“费时费神”,很多案件需要三年甚至五年才能结案,或是和解结案,这中间需要律师做大量的文书和沟通工作。 被安杰雇佣的理由 李慧君认为能以英文作为工作语言是一项必备技能,但比英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国际视野。安杰是一家处理众多跨国法律事务的中国律师事务所。这要求律师不仅有深厚的中国法律专业知识,还要对国际法律法规了解、熟悉。因为安杰的客户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域。其实中欧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天然优势,通过所受到的国际教育,他们几乎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国际性律师事务所的大门。建议中欧学生利用教育背景的这一优势,多选择能接触、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实习机会。李慧君说,她曾在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一家跨国大众媒体和信息公司作为法律研究员实习了近一年,主要工作是向学生介绍、培训Westlaw法律数据平台的使用。在法律检索、研究方面打好基础确实也为律所工作机会加分不少。 回忆实习中的难忘时刻 李慧君说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实习是非常有趣的一段经历。她在立案庭一名法官那里实习了七个月,协助他审查案件。实习期间,李慧君主要负责初步审阅当事人提交的立案申请书等文件和材料,然后起草案件审查报告的初稿供法官参阅,以便决定案件的受理。大部分的案件因为没能达到最高院受案标准并没有被受理。实习过程中,另一项工作与接待来访相关,需要与来访的当事人进行很多的交流和沟通。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不少人很难理解其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在实习期间,接触的大多数案件都涉及商业合同,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撰写案例报告,也锻炼了如何向非法律人士解释法律问题的能力。 李慧君,28岁,2015年毕业于中欧法学院双硕士项目,取得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及汉堡大学欧洲和国际法硕士学位。在学习期间,她曾在汤姆森路透公司实习了11个月,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实习了7个月。自2015年7月起,李慧君入职安杰律师事务所,从事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律事务工作。目前,李慧君已顺利取得了中国律师执业证。
2021.09.24
-
中航大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学子王亚如获“法国精英预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师资质”
为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预备师资被派往法国学习的王亚如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017年度法国预科教师选拔物理-化学科目的考试,获得了法国精英预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师资质。 法国精英预科教师选拔是法国的“国考”,旨在选取水平最高的预科学校教师,具有很高的淘汰率(2017 年淘汰率为 94.16%)。在法国,通过该考试者才有资格在精英预科学校任教,且终身享有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王亚如同学参加的考试共分为笔试和口试两大部分。笔试的考试范围非常广泛,1490名参加考试者只有 162人通过了笔试并有资格进入口试,最终有87人通过口试获得预科教师资格。 王亚如同学是由中欧学院从2010级在校生中选派的、作为中欧学院预备师资,于2014年9月赴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6年参加为期一年的精英预科教师资质培训。她在与中欧学院预科教师团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时表示:准备预科教师资质考试不仅要复习以前所掌握的物理化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教学大纲、教学技巧、提高自主性和团队意识以及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合作能力。法国的预科教育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参加培训者两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了很多实验操作,并要求把实验结果和理论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态度和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中欧学院向王亚如同学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她把在法国学习的收获带回母校,为中欧学院的前进助力,为中国民航大学的发展增添光彩。
2021.09.24
-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荣获“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级二等奖
2020年7月历时三个月的“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落下了帷幕,学院李宸皓、田海盈和苏晴同学三人组队荣获“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级二等奖。什么是“学创杯”?“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是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主办。为激励大学生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鼓励高校组建创业模拟实验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竞赛的一项大型创业赛事,全国34家国家级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支持的全国性大赛,是国家级A类比赛项目。“学创杯”的比赛模式比赛的模式为基本的企业模拟沙盘操作,模拟企业的团队分工、战略规划、市场研究、生产投放、销售管理和报表分析等方面的管理决策,最终完成四个季度的企业运营,形成竞赛名次。比赛由三人组队参赛,赛事共吸引了我校数十个学院,共计27支队伍参加。全省更是有60余所高校174支队伍进入省赛的角逐。2020年,学院李宸皓、田海盈和苏晴同学组队在校内各院之间进行的选拔赛之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并最终喜获省级二等奖。这是学院学生首次在“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荣获省级奖项。此次比赛的荣誉来自于参赛队员长达三个月的训练积累以及学院指导老师的鼎力相助,更加离不开平日在学校学习的财务以及管理会计课程,正是凭借这些早已烂熟于心的会计学以及管理学知识,队员们才能在比赛关头沉着应对、游刃有余。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既是利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创新型思维,也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创业提供一定思路与帮助。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官网
2020.07.22
-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学子斩获“2020年英国D&AD黄铅笔奖”
“D&AD黄铅笔奖”创立于1963年,是全球创意与设计界最享有声望的大奖之一。历年共有超过250位世界知名创意从业者担任过此赛事的评委,“黄铅笔奖”也被认为是艺术设计领域最挑剔、最严苛的奖项之一。2020年,有来自30余个国家,100多所全球顶尖艺术院校的数千件参赛作品参赛,仅有不到5%的作品获得提名。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学生获奖作品名称为《LEGO BY NATURE》(《乐高自然》)于美伶、刘雪冰同学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现代工业的发展使鸟类的栖息地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针对这一现象,她们发现利用塑料材料可以为鸟儿建筑鸟巢。为得到更切实的解决方案,她们联合了专业制造塑料玩具的乐高玩具公司,在家中阳台用乐高搭建巢穴和喂食器。作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满艺术创意的设计方案,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此外,学院多位同学的作品集在本次活动的创意展中展出,2016级广告学专业的王春博、李雨昆、段然三位学生的作品从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集评选中胜出,获得“最值得一看”参展作品奖(“Ones to Watch Awards”)。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学子在国际顶尖创意设计赛事中屡获佳绩,体现了河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优秀成果。 来源: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官网
2020.05.14
-
后浪扑前浪,看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工科男学霸们”C位出道!
吴未杰,拒绝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offer,选择了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联名的硕博连续项目; 秦硕,选择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电子通信融杂商务专业硕士; 李嘉翔,选择在帝国理工学院攻读模拟与数字电路硕士。 当这样的三个“工科男学霸”遇到一起的时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天让我们来讲一讲这几位上理后浪的故事,看他们如何“C位出道”。“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成为我们共同的敲门砖” 就像电子与电气专业的英文:Electrical&Electronic Engineering,Triple E(电子与电气专业)有三个大写的E一样,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2015级电子信息专业的吴未杰、秦硕和李嘉翔在入学时就成为了住在上下铺的兄弟。他们选择的是中英国际学院2+2的项目,前两年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习,后两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习,这样四年的学习经历,不仅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一起生活、学习、备考的经历也让他们能够并肩作战,一起迈向属于他们自己的广阔天地。“选择中英国际学院,可能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秦硕说到。来自高考大省河南省的秦硕,高考时突破的百万人“围剿”,终于顺利上岸,来到了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在中英国际学院上的《学术英语》课程其实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它不同于雅思考试,帮我们完成了国内英语学习和在英国学习的完美过度,尤其是在工科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大量的专业词汇,这门课程对我们这些工科生帮助非常大!”秦硕说到。“我们宿舍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平时大家会相互督促,不会做的题,大家会相互帮助解答,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学习效率也非常的高。大三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刚到国外,其实全英文的学习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经过了在中英国际学院的英文训练,我们还是能够比较轻松的应对全英文学习的。”吴未杰讲到。“我们三个人读的都是中英国际学院的电子信息专业,同批去谢菲尔德大学的同学一共有二十几个同学,身边都是比较相熟的同学,这里的环境差异性其实跟上海比起来很小,宿舍离学校也很近,再加上中英国际学院对我们的教育,我们省去了很多适应的时间和过程。”李嘉翔说到。“劳逸结合,彼此鼓励,让我们携手前行” 和大家传统印象里的“工科男”形象有所不同,吴未杰、李嘉翔、秦硕,除了专注学习,个性迥异的他们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秦硕喜欢打篮球,通过运动可以让自己调整好状态,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里去。吴未杰平时最喜欢音乐和电影,和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室友一起外出K歌、看电影,有助于培养室友感情,增进宿舍友谊,促进对彼此的了解,可以让宿舍集体生活更加和谐舒服。李嘉翔喜欢在休息的时候打上几局“英雄联盟”,学习累的时候,玩玩游戏,换换脑,这样劳逸结合,可以调整好疲惫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更高的学习效率。就是这样兴趣爱好有交叉又有不同的三个人,学习上相互帮助、彼此鼓励,生活中一起K歌、看电影、一起玩乐。从中国到英国,从上海到谢菲尔德,他们奔赴异国他乡,为了自己的梦想,携手前行。“学习秘籍就是主动带动舍友们学习,无论是在宿舍中还是自习室里,只要有一个人开始学习其他人就会默默跟进。”这是谈起“学习秘籍”时,吴未杰笑着讲到。“我个人在SBC时保持每天温习的习惯,当天消灭课堂上没明白的知识点,并做题加以巩固。每天这样坚持,考前复习就会很轻松。”“有疑惑大方地去请教!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有了问题尽快解决,这样才能够学习好,学扎实。”秦硕讲起自己的“学习秘籍”时说到。“‘拖延症’要不得,今日事今日毕,有什么不懂的不会的,一定要及时解决!”李嘉翔讲到。“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很重要,毕竟环境影响心情,心情好了,学习效率也能更高呀!”这几个小伙子都很勤快,周末寝室卫生大扫除成为了他们寝室的每周必须打卡完成事项。宿舍其实就是大家在大学期间的“小家”,所以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懂得学会怎么去经营好自己的这个特有的“小家”。每一间“小家”都有一段特有的温情故事。上理人的青春,藏在一个个温馨的“小家”里,更在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追梦的奋斗中!大学四年,陪伴在你身边的既不是家人,也不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而是同吃同住同学习、朝夕相处的上下铺室友们。共同拥有两年的国内学习生活+两年的国外学习生活经历,让他们的这份兄弟情变得更加非比寻常。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官网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