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UC博士生马涵之荣获电磁兼容领域研究生国际最高奖
马涵之是浙江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UIUC)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为ZJUI院长李尔平教授(IEEE Fellow),合作导师为UIUC教务长、副校长Andreas Cangellaris教授(IEEE Life Fellow)。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磁兼容与信号完整性智能分析算法,类脑芯片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博士前三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和EI国际会议论文9篇,共同作者8篇,于美国、新加坡、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汇报7次,并在2020年和2017年IEEE EMC/SIPI会议上获得信号完整性领域最佳学生论文提名(Best SIPI Student Paper Shortlist, Top 5和Top 10)。她担任国际会议IEEE NEMO 2020技术委员会成员和分会主席、EMC COMPO 2019分会主席及多个国际会议评审。 来源: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官网
2021.09.24
-
-
QMES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西北工业大学取得新突破
2019年10月13-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拉开战幕,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QMES)刘云骢、吕宗迪、李晓瑶、袁嵩、辛月鹏、杜钊屹、于欣雨、杨雨民、王馨蕊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Jesus、Matteo在孔杰教授指导下完成的“Bridge flaw detection sensor-A product based on self-repairing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基于自修复纳米摩擦发电机技术的桥梁安全检测器)”项目在国际赛道获得全国银奖,为学校在国际赛道成绩取得新突破。 该项目基于可逆共价键自修复超支化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摩擦发电核心技术,制备桥梁、路轨安全检测器件和系统,通过实时感应振幅、振动发电、信号发射,在无需提供额外电源情况下,实现长时、在线、预判性的探测和反馈,在高铁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技术和市场需求。项目在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网络评审的环节的激烈竞争后脱颖而出,成功进入进军全国总决赛路演环节。总决赛中,同学们与国外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宾州大学、麻省大学、ETH Zurich、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名校的参赛者在国际赛道同台竞技,发挥出色,最终斩获全国银奖。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首次举办于2014年,由李克强总理倡导发起,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部委共同主办,目前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及国外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及毕业五年之内的校友),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学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项目报名参加,参赛学校和人数均为历年之最,高教主赛道和国际赛道银奖及以上获奖项目不超过300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此次大赛有关活动。 自今年4月“互联网+”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筹备,组织报名参赛项目352个、参赛学生1800余人。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软件学院等多部门组建工作小组,共开展校内选拔赛训练营、省级复赛训练营、提升营专题培训、封闭式一对一项目打磨等辅导活动,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和项目水平。全国总决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万小朋、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査钢强、校团委书记周凯、教务处副处长王琦亲临现场,为参赛学子现场指导,加油助威。 QMES今年首次组队参加“互联网+”大赛,共有10支队伍获得校级奖励,涵盖主赛、国际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队伍占全校总获奖队伍六分之一。该成绩是QMES同学们勤恳钻研、勇于创新的见证。学院从二年级开始实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鼓励学生近距离感受专业知识和学科。除“互联网+”大赛之外,2019年,QMES在2019年“大创”计划中获得国家级立项20项、省级立项37项。学院今后将始终坚持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高水平国际科研平台,不忘初心,牢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专业竞争力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砥砺前行。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官微)
2021.09.24
-
学习硬核,成长全面——记2019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徐逸超同学
徐逸超,2019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西兰UW学院工业设计UW1701班学生。 进入大学以来,徐逸超同学先后荣获省政府奖学金、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两次),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两次),实践教育优秀奖学金(两次),寒暑期对外交流奖学金共计8项奖学金;被授予“公益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十佳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参加比赛并荣获美国纽约视觉艺术中心Open House Design Challenge 2019亚军。 以学为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全英文授课和高强度学习的环境下,她主动调整,积极适应,强化专业学习,学年均绩点从4.5提升到5.0,智育成绩从专业第二排到专业第一。科研是深度学习的延伸,大二时,她参与的2个大学生科研项目都成功立项,其中她作为组长参与的项目,协助指导老师撰写的论文也正式公开发表;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学生,她还积极参加了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和芬兰奥卢大学的暑期交流活动,分别在怀卡托大学和奥卢大学进行了交流学习,在芬兰奥卢当地的公司进行了实习,实习公司也给予了好评。 学思兼顾,实践先行,全面发展 大学是一个学习成长的综合性平台,除了主抓专业学习外,徐逸超同学还积极承担各类社会工作,全方位锻炼自己。她担任了求真惟学学区党员之家副主任,组织并参与了多项公寓活动;她还担任了UW学院团学联副主席,协助组织并参与了“青U训练营”等活动。 作为主要学生干部骨干,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服务工作,成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她更热衷于投身志愿服务,参与了UW学院图书资料中心志愿服务、PA行动(同伴互助)自愿服务、浙江图书馆盲文校对志愿服务、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志愿者工作等活动,两个学年志愿者总时数达400小时,被学校授予了“公益之星”和“十佳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爱党爱国 不论身在何处,伟大祖国始终是心的归依。身在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徐逸超同学更明白这个道理,自入学以来,她就坚定地在思想上要求上进,入学即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严格的培养考察,于大二第一学期被发展成为了UW学院首批预备党员。在学生党员的身份感召下,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要求自己做一面旗帜,在学习上、工作中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她参与的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探索为题的党建课题小组,在小组成员和课题负责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所在小组的论文也公开发表。 大学四年是人生最为璀璨的一段时光,学知识,也长本领。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学习刚性而繁忙,徐逸超同学合理调配时间,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也促使自身全面发展,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激励,更是对她辛苦付出的回报。大学时光已经过去一半,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逸超同学更会加倍珍惜,合理规划,明确目标,不虚度光阴,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21.09.24
-
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研究生最新研究成果“数据安全存储”被计算机网络顶级期刊TMC录用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毕业研究生王宇琪同学的研究论文“ Cooperative Caching in Vehicular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based on Social Attributes and Mobility”被计算机网络的顶级期刊 TMC(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录取为长文(Regular)。TMC属于计算机学会CCF A类期刊,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顶级刊物,主要关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 该篇论文由姚琳教授(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研究生王宇骐(软件学院)、王歆副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共同合作完成。这是国际合作交流,跨领域团队合作的成果。针对车载网络数据安全存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社会属性和移动轨迹的协作式缓存机制,以此来对网络中的缓存节点进行筛选并提供安全的缓存服务。(抵抗记录联动攻击、属性联动攻击、表联动攻击等) 姚琳教授的研究小组一直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以未来新型网络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核心研究方向。近五年已发表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B类期刊及会议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核高基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通过武汉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1项,山西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荣获2016年宝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三等奖。承担英特尔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Google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微软亚洲研究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来源:大工软件学院青年汇微信公众平台)
2021.09.24
-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学子在2019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多个国家级奖项
2019年8月29日-8月3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与青岛市即墨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此次大赛的宗旨是通过机器人比赛,让更多的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了解机器人,喜爱机器人,向他们普及现代科学知识,为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机器人技术研讨,推动和促进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本次大赛,吸引来自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在内的207所学校,共计1109支队伍参加,参赛人数超过3800人。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成功组建8支队伍参加了2个项目的比赛,在师生共同努力拼搏下,喜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1项。 同学们经过此次赛事,收获颇丰。不仅在比赛过程中收获了实战经验,更能通过与对手切磋后找到差距,并朝着更高的台阶努力拼搏。 (来源: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官网)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