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位18级学生打败数千英语母语使用者 获得英文写作比赛大奖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UIUC)传来捷报,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18级学生王希玮、肖希初,在兼聘教师Kent Quaney博士的指导和推荐下参赛,最终双双被选为UIUC本科生英文写作比赛获胜者,他们的文章还可能被选入下一版教材,成为范文供UIUC学生学习。据悉,UIUC本科生英文写作比赛是基于其写作通识课开展的针对全校学生的比赛,每年约有三千多人参赛,并由专家评选出12名左右的获胜者(Winner)。该项赛事办赛以来仅有极少数在美学习的UIUC国际生获奖,而ZJUI这两名学生 此次获奖,更是使得该赛事首次有了美国以外的学生获奖。这两位学生的英文作文能够打败众多英语母语使用者脱颖而出,着实难能可贵。 ZJUI开设的两门英文写作课是UIUC写作课中非常经典的两门课程,Rhetoric 101-Principle of Writing(修辞101-写作原理)和Rhetoric 102-Principle of Research(修辞102-研究原理),这两门课介绍了写作的基本过程,阐释了如何组织全篇和段内的结构,如何呈现论点,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等一系列写作方法,为学生撰写英文论文提供了不少清晰的指导,也为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王希玮在谈到Rhetoric 101和102两门课时,表示这两门课对其写作水平,尤其是英文写作水平提升比较显著。“最明显的一点是,它让我面对问题,敢于去思考并提出观点,并让我不再过于害怕文章的长度,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转化为三四页、七八页甚至是十页长(MLA格式)的完整文章。”,“此外,Rhetoric 101和102还教会了我如何利用图书馆数据库寻找、筛选、阅读、分析并引用参考文献,对之后的学业也有很大的帮助。”肖希初表示赞同,也指出了Rhetoric这门课与过去学习的中文写作存在很大的区别,“通过这门课,我学习了很多英语写作的要点,尤其是在如何让读者感到信服这点上,给了我很多启发。” UIUC英语系修辞学项目主任Kristi Mcduffie还特地不远万里来到国际校区为两位学子颁奖,并邀请他们填写授权书,授权UIUC将他们的论文用于今后的教材中。此次能够获奖,并有机会将作文变成供美国大学生学习的范文,令两位ZJUI学子分外开心,他们也表示非常感谢指导老师Kent博士。肖希初说,“通过学习课堂上Kent老师给的例文和相关概念,我对如何打动、吸引读者,如何构思文章的框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感到更加从容。”,“通过这门课程,英语思维和词汇量都有了比较明显地提升。通过大量的写作,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英语单词,并能用它们去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批判性、逻辑性等写作思维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我感到非常的骄傲,他们是首两个在美国境外获得该奖项的学生”。指导老师Kent博士是ZJUI兼聘教师、UIUC英语系教师,也是一名美国小说家,他在接受采访时难掩自豪和激动,他表示王希玮和肖希初在课堂上就展露出令人惊喜的表现,他们有成熟老练的文风,有严谨的复杂思维能力,文章写得非常吸引人。他们也很好学,能够充分利用老师开放的交流答疑时间,也对老师的指导和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视,并能积极改进。“我相信他们此次获奖,也将激励更多ZJUI学子继续写作,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去参赛。”,Kent老师如是说。 (来源: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官网)
2021.09.24
-
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陈小芳
人物描述: 陈小芳,女,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松教授。研究生在读期间,陈小芳学习成绩排名年级前十,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赴欧实习奖学金、知行优秀奖学金、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科研扎实,以一作身份发表英文EI论文1篇,参与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次,以学生一作二作等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人细心,在学院担任研究生德育助理期间认真负责,广受好评;爱好写作与足球,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资助育人主题宣传二等奖、感恩中欧征文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足球联赛女子点球冠军、首届华工杯足球联赛女足八强(女足队长),并创建研究所微信公众号,参与LOGO设计,负责公众号运营管理。 案例展示: 陈小芳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性格内向腼腆,在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的研究生复试面试环节由于过分紧张,导致复试成绩排名末尾。研究生入学后,陈小芳在学院中外联合的培养模式下,积极开放心态,提升自我,认真学习欧方课程,主动与欧方老师同学交流,有问必提,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在胡松教授的指导下,即使研究生一年级期间课程繁忙,也毫不松懈课题研究,坚持周中白天上课,晚上复习/预习,周末做实验的学习节奏,研究成果突出。研二期间,依托中欧能源学院独具特色的出国短期实习项目,陈小芳积极争取,与学院合作大学之一的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的Jesús教授取得联系,获得学院奖学金资助,赴欧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交流学习,在与她中方研究课题相关的“生物质气化焦油催化脱除”研究领域与西班牙方面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收获颇丰。正如她在国家奖学金答辩讲台上所说的一样:“2016三月,我对面试考官Aublant说“I believe I can be better.”2018的今天,我站在中欧为学子铺就的广阔舞台上,充满勇气,也更加自信。”陈小芳依托于中欧的广阔平台,一路向上,披荆斩棘,成长为比以往更为自信的模样。
2021.09.24
-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学子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
2019年5月28-29日,由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等共同举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赛终审决赛在齐鲁工业大学举办。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学子作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械手远程操控系统》获省一等奖。 在前期参赛准备过程中,各位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开展研究,反复试验测试,不断优化项目,向组委会提交了实物及讲解视频。参赛以来,校团委与学院时刻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答辩,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优化参赛方案。5月29日,学院观摩团赴齐鲁工业大学参加了比赛作品公开观摩,与来自40余所高校的参赛师生深入交流学习。 本次竞赛是中德科技学院继2017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后,再次获省一等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覆盖全国高校2000多所,累计吸引1300多万学生参赛,参赛作品数达300多万件。本次山东省赛共选拔出来自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高校的162件优秀作品和40件复活赛作品入围终审决赛。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官微)
2021.09.24
-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师生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我最喜爱的项目”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以下简称“大创年会”)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隆重举行。本届大创年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以“初心 使命 创未来”为主题,为参会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出席,“国创计划”专家组和协作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企业家等近千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创新创业新成果,探索创新创业新路径。 学院师生一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创新项目参展工作得到学校教务处等相关领导的全面指导和学院内各部门的鼎力支持,最终,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师生摘得“我最喜爱的项目”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大创年会是依托“国创计划”开展的一项重要年度性展示交流活动,是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学生参与最多、水平最高的盛会之一。本届大创年会共有291所高校的442项成果入选,其中学术论文188篇、创新创业展示项目203项、创业推介项目51项,代表了全国各高校最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学院武军哲、过程、王哲、曹伟等同学展示的创新项目《基于多目立体视觉的室内人员定位及交互系统》获得由参会师生网络投票评选的“我最喜爱的项目”奖,同时该项目的指导老师周穆新、郜嘉琪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本项目所构建的室内人员定位及交互系统通过拓展智能化交互设备,使其具有更精密的感知周边环境的功能,实现更自然、互动性更高的人机交互体验。未来将更多地应用在博物馆、展览馆、会场等地,提高用户参观体验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项目在年会展示期间不仅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进行互动体验,更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等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和现场指导。 此次中英学子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不仅是中英国际学院三大核心育人理念的丰硕成果,也是上海理工大学多学科交融发展、致力于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有力体现。正如项目团队学生代表武军哲在接受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时谈到的:“这个项目是我在参观博物馆时产生的一个奇思妙想,是希望将多目立体视觉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为观众提供更加自然的交互体验。”中英学院一直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科研创新平台,创设更专业的实践创业环境,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官微)
2021.09.24
-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子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2019年10月12至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拉开帷幕,来自800多所高校的8000多名学生将在杭州一较高下。本届大赛以“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勇立潮头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自2019年3月正式启动,报名参赛人数达457.4万人,参赛项目数109.7万个,覆盖参赛国家和地区124个,报名人数和参赛项目数再创新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已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 由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和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同学们组建了豪华的参赛阵容,携“鹰眼:太赫兹有机物超级检测仪” 项目,经过现场展示、精彩答辩等环节,最终该团队及其项目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并首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斩获银奖,创学院历史最好成绩。大赛举办期间,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孙跃东亲临现场,为参赛学子们加油助威。 团队成员:陈博钰、马千越、陆诗雯、严俊、宋瑞昕、刘昶、胡成伟、林典、彭开敏 指导老师:赵佳宇、徐琳、朱亦鸣、徐斐、宇振盛、余昊源 中英学子在本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的优异表现,既体现了中英国际学院学生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是学院以“责任领导力、创业与创新、文化同理”为三大育人理念开展中外合作教育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学院也将继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官微)
2021.09.24
-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优秀学子——黄懿
2019.05.15 黄懿,中共预备党员,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2015级本科生。已收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US$17,500院长奖学金、纽约大学等6所名校的研究生录取,并打算入读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她四年来扎实学业,GPA3.85,连续四年专业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大学品学兼优特等奖学金,荣获上海大学UTS双学位奖学金赴悉尼科技大学交流学习一学期,先后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本科生最高荣誉),通过国际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的7门课程。她还曾荣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百名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悉尼工商学院2018年度“文荟学子学霸人物”称号。 本科生的她,是学术新星、实践达人。2017年于SSCI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18年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重点期刊论文一篇,撰写英文商业案例收录于中欧案例库。参与多个国家级和市级学科竞赛,表现出色。2018年5月荣获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并于2018年8月代表大陆赛区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研竞赛并获二等奖;作为研究组组长,带领组员于2018年5月荣获第四届大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研究计划奖;作为团队队长,带领队员荣获2017年上海市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二等奖等。此外,她还曾担任国际青少年成就中国JA经济学授课志愿者,参与和发起3个校级创新训练项目。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