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新闻资讯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内涵的思考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内涵的思考
2021年11月16日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大的外交战略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也十分重视合作办学。在中外及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第八次会议上,教育部国际司相关领导尤其强调了明确合作办学内涵的重要性。本期来看几位办学实践者对合作办学内涵以及未来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


1.熊彩东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141fd1535a67eb26bf1ce301d6d6bda4.jpg


中外合作办学目前整体呈高质量发展态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社会多元教育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高校学科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校内运行模式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研究,通盘考虑,不应“一刀切”。由于各高校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校情千差万别,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学科发展目标定位、国际化师资队伍情况、管理队伍国际化能力以及其他资源调动和保障能力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决策,使中外合作办学既符合政策规定,又能得到充分的资源保障供给,从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以设立校内二级机构模式,并赋予其组建专门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以及其他相关软硬件设施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运行环境相对封闭的问题,其溢出辐射效应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可能带来高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从长远来看,高校在具备国际化的运行能力时,中外合作办学应依托专业学院,在母体学院实现“内循环”,进行趋同化管理,从而能真正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和其他办学模式的相互交融、借鉴和促进提升,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


2.肖松山

天津大学校长助理、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中方主任


40eb720cb1c21a4e0572cebccb3d346a.jpg


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学的第五项职能,中外合作办学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要唱好“引进、融合、创新”三部曲。

首先要实质性引进优质或特色教育资源。其次合作双方要做到深度融合: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上要高度契合;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方案等方面要深度融合;参与合作办学的双方教职员工要努力做到“水乳交融”,联合为学生搭建国际化学习网络和平台。双方要精诚合作,但也要和而不同,这样才能实现1+1>2。在引进、融合的基础上,还要再创新,努力探索能够引领未来的教育模式。如深圳学院在天大“新工科”和佐治亚理工“创造未来教育行动计划”基础上,面向深圳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梦想之城的定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习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全新的通识教育,努力打造“新工科示范学院”。


3.李尔平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副院长


189d92d9d5f4ee96464332e7027b4715.jpg


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发挥高水平示范引领作用需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前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对合作办学真正的内涵、目的理解不够透彻,这一点应成为未来二级机构探索实践的重点。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培养优质学生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应当思考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特点、特色以及优势所在。比如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人数毕竟占全国高校培养学生的少数,这些学生要有特色发展通道,而不是与其他学生在一个通道竞争。第二,部分机构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真正做到引进优质资源。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与机构联席会下一步应重点评估机构优质资源的引进情况,对于未达标的机构责令整改。比如师资方面的引进,必须是外方资深教师全职派遣至机构上课,以保证教师的资历和授课时长。第三,机构应注重发展交叉创新教育。要建立创新型、综合化、汇聚型教育“新思路”,构建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新经济、新产业创新发展。第四,机构的溢出效应还未辐射到整个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课程方面向外方学习,更要学习外方的创新制度、治理体系等方面,从而达到好的效益。第五,要妥当处理与外方的关系,与外方谈判时既不能破坏合作关系,同时也要维护底线。


4.毕宏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院长


1ba7939b8904e1f142b7ca0929fac235.jpg


一是扭转合作办学的认识导向。当前我国部分专业的教育资源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联合办学是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水平教学模式,我们应在招生宣传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二是以国家战略为教育目标。鼓励集中优势教学资源,重点支持培养国家经济发展中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我校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建立之初即设立了本硕博纵向贯通的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眼视光人才,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三是推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倒各高校之间、各专业领域之间的围墙,建立校际联盟,促进高校间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在联盟中形成人才、师资、经验的共享,打造可以跻身国际一流的标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