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学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来华留学生与绵阳市中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际学生已经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过去的几十年,英、美、澳等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把国际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际学生,尤其是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在留学国停留的时间较长,他们不仅学习了语言和专业知识,也能较为深入地了解留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大量培养国际学生,尤其是精英学生,可成为留学国重要的人脉资源,成为促进国际学生来源国和留学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没有比那些曾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世界领导人的友谊更富价值的财产。”1946年,来自阿肯色州的新任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向国会提出一项新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变卖在海外的二战剩余物资,以资助国际教育交流计划,力争通过教育、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交流促进国际友谊,增进世界各地与美国的相互了解,促进社会和平。2016年,富布赖特项目成立70周年时,已与全球超过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大约每年资助8000人,超过36万人参与此计划。在富布赖特学者中,数十位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多人目前或曾经担任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如此庞大的人脉网络,为促进美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维持其国际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成立于1934年,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到目前为止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涉及艺术文化、英语语言、教育和社会发展等领域。2016年有超过6500万人与其面对面交流,超过7.31亿人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和出版物与其互动。英国通过庞大的教育网络,广泛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不断巩固和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据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发布的2016年度国际学生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共有来自全球192个国家的554179名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入学人数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13%和12%。海外学生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成为澳大利亚除传统的矿业、农牧业和旅游业之外的又一重要外汇收入来源。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很多国际学生毕业后留了下来,为澳大利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也对国际学生资源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国际教育。国际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各国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
二、我国国际学生规模迅速扩大
来华留学生的文艺表演
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始自1950年,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接收了首批来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之后的几十年间,来华留学生教育经过长足发展,国际学生规模迅速增加,生源国几乎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学生层次分布均匀,学习专业领域广泛。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排名前10位的来华留学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日本和越南,都是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
然而,目前在中国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外国领导人为数不多。2014年4月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厅主任卡里姆·马西莫夫被总统重新任命为政府总理。马西莫夫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和武汉大学,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总统的穆拉图·特肖梅,也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并获得国际政治硕士学位。
教育部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接收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中国将稳步扩大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大幅优化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布局与结构。高校依法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行为更加规范,教学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交流活动更加丰富深入,来华留学在全球的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提升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日益增进的了解和认知,来华留学生规模仍会呈现增长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培养出一大批对中国充满好感的朋友。在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友人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教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承载者,要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刻不容缓,责无旁贷。有计划、有组织地关注中外关系、引入“感知中国”教育,是把责任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三、西科大国际教育现状
中华文化饮食课
以作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科大”)为例,西科大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自2016年起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截至2017年底,西科大共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西班牙、墨西哥、加纳等26个国家的留学生236名,其中本科生120名,硕士研究生70名,博士研究生9名,非学历留学生37名,学历生占在校留学生总数的84.3%。学历留学生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覆盖了本硕博三个层次,招生专业从汉语言短期进修扩大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国际教育、MBA等中文授课专业和机械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等英文授课专业。
西科大在机构保障方面成立了留学生教育办公室,全面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在经费保障方面专款专用,并且特设“丝路奖学金”“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奖学金”和“杰出留学生奖学金”,极大增强了对新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吸引力和对老生的推动力;在队伍保障方面,构建并逐步扩大留学生教学及招生、管理服务队伍,不但有专人专职负责留学生的招生和日常管理工作,而且采取提供“留学生精品课程”经费资助等手段,大力扶持教学人员队伍建设;在设施保障方面,提供整栋楼作为留学生宿舍,内有留学生专用教室、图书室、活动室、健身房、厨房、洗衣房等。留学生教育办公室和校内研究生院、教务处、学工部、各教学学院、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管理和服务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机闭合链条。
四、留学科大,感知中华
学习茶艺
西科大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语言、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各不相同,要培养其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仅仅坐在教室里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留学生们只有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校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社会体验活动,才能零距离接触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体会中国人民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为此,西科大举行了“留学科大,感知中华”系列活动。
走进茶园,接触中国茶文化。2016年4月28日,西科大来自阿根廷、西班牙、伊朗、美国、新西兰、智利等8个国家的留学生受邀前往平武县豆叩镇参加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天源茶叶有限公司“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并深入茶园、茶厂体验中国茶文化。
走进博物馆,感知蜀地古文明。博物馆是了解和学习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继而亲近四川巴蜀文化,2016年12月18日,西科大组织留学生参观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60多名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参观了博物馆,对中国历史文明,对巴蜀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走进中小学,领略中国教育风采。2017年3月27日,绵阳市首届“牵手绵州,情系教育”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在实验中学拉开帷幕。西科大来自8个国家的45名留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走进美食课堂,品味舌尖上的中国。对于远离家乡来到异国的留学生们,回味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就会泛起浓浓的乡愁。西科大为留学生们安排了“中华饮食文化”选修课程,留学生们在美食课堂跟老师一起认识中国传统食材,磨豆浆、做豆花、包饺子、压面条、滚汤圆,听老师讲授食物背后的故事,一堂课就是一次美食和文化的盛宴。
五、与中国梦不期而遇的世界梦
来华留学生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服饰,吃着不同的食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每个人的梦想又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汇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梦。
来自西班牙的大年利用节假日背着行囊、坐着火车去北京、上海、内蒙古、黑龙江旅行,他的梦想是学好中文,走遍中国。来自乌干达的韩婉家里是开车行的,她的梦想是把中国制造的汽车卖到自己的家乡去。来自巴基斯坦的费嘉德骄傲地给认识的每一个中国朋友介绍巴基斯坦的风土人情,他说:“巴基斯坦人民和中国人民永远是好朋友,我的梦想是让更多巴基斯坦人了解中国,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巴基斯坦。”来自加纳的迈克尔是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他的梦想是回国以后找个好工作,把在中国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自己国家的发展。
外国留学生的大量涌入,改变着中国大学的文化生态。各种“感知中国”文化活动,不仅使留学生亲近中国,更使中国师生亲近世界。校园的国际化让“天下事”成为身边事,文化多元共处让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让大学培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熟悉和尊重他国文化,通晓世界规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意识、国际化交流能力,并能主动承担构建和谐世界使命的国际人才不再遥远。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梦的构想也为每个来华留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出广阔的成长空间。(作者张贯之系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国际处处长,刘遥系西南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硕士)
来源:《神州学人》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