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席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联席会 联席会议 年度会议 第六次年度大会—2018.12 ·广州
第六次年度大会—2018.12 ·广州
2018年12月14日

2018年12月14日,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第六次会议在广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参与院校及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共有来自全国70家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与学科建设”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双一流”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之道。本次会议是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秘书处主办、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承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自成、广东省交流合作处处长李金俊莅临指导。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院长联席会秘书长赵彦志教授代表秘书处出席会议并做工作报告。



开幕式由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致欢迎辞。

会上,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方军充分肯定了联席会在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质量方面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联席会各会员单位能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牢牢把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出发点,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联席会秘书长赵彦志教授汇报了院长联席会秘书处重点工作,并为第二届10家主席单位代表颁发奖杯及荣誉证书,同时宣布新增两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预备会员单位,分别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郑州大学国际学院。他指出联系会秘书处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组织机能、突显智库作用,并提出联席会未来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

 


同时,赵彦志教授在会上解读了“2018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生源质量分析”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成效总结”两个报告。他分析指出,从中外合作办学录取情况看,各机构的录取标准普遍提高,且与母体学校录取标准差距逐渐缩小,在提升生源入口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他还总结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师资质量、课程体系、内部治理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效。 

在上午主题发言环节,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王春超教授、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李尔平教授、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史达教授分别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分享在创新教育形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经验。

下午通过分论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治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三个分论坛分别由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院长靳忠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罗小兵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孔杰教授主持,每组邀请发言嘉宾进行专题发言,随后参会代表围绕论坛议题展开了充分、深入地交流探讨。

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在人才培养质量论坛上,参会代表就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学生服务、教育质量评价、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交叉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优秀人才培养经验,并提出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通力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的建议。在内部治理体系分论坛上,代表们分享了协调与普通院系关系、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调整教师课酬、强化师资质量等举措,并积极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被纳入本校发展战略规划后的协调发展、内部治理体系对母体大学治理体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师资队伍建设论坛上,参会代表深入交流了中外方教师聘任标准、授课形式、以及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促进作用等内容。
12月15日上午,部分参会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会址参观活动,此次活动对参会人员铭记党史、传承党恩、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意义深远。

联席会成立于2014年8月,是在教育部国际司指导下设立,秘书处设在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对全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本次会议也是主席单位换届会议,秘书处组织完成了第二届主席单位换届工作。新一届主席单位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影响力,院长联席会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外合作办学迈向新的更高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