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企协作博雅课堂 施耐德电气:数字化构建能源未来
10月20日周二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企业合作伙伴施耐德电气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举办了全球CEO线上分享会。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18级全体学生,中法方教师参加了此次线上分享会。 随着中国进入“后疫情时代”,方兴未艾的“新基建”浪潮已开始激发众多产业的新动能。可以看到,“新基建”的“新”主要着眼于新技术、高效率,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创新模式的支撑作用,这一浪潮势必将为电力能源、交通、通信等传统基础设施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升级机遇。施耐德电气全球CEO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先生在会上为同学们分享了数字化和电气化正在给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赵国华先生认为,数字化快速地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构建一个智慧的未来;电气化让能源世界更加绿色,构建一个绿色的未来;而新冠疫情这个灰犀牛,更加速了数字化的发展,在远程控制、韧性、效率以及可持续方面彰显威力,能源管理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区域分布、通力协作、持续创新,以及人才价值主张,共同助力智慧和绿色的未来。在此次线上分享会上,中法工程师学院大三学生周子瑜同学用流利的法语向赵国华先生就施耐德电气在传统能源研发和数字化转型这两块的科研投入比例进行了提问,赵国华先生表示,实际工程问题往往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问题,很难将这两块完全割裂开,两者往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施耐德电气在这两块的投入上大致是1比1,最后赵国华先生鼓励同学们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具备了与世界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扎实理论基础,学习好工程技术知识,日后为社会做出贡献。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官网
2021.09.02
-
加强校企融合,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搭建实践平台
2020 年6月10日,中欧学院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了第十三届企业咨询委员会。来自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部及其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机制造公司、民机试飞中心、客户服务公司)、中国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AMECO、GAMECO、泰雷兹中国、空中客车中国、赛峰中国、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等十五家中外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中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首先代表学院作了关于近期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各实习阶段企业类型分布和实习学生分布等方面总结了2019年学生实习情况;从实习类型、技术要求、学生构成、地区分布、时间安排等方面,介绍了2020年三个实习阶段的实习需求;从实习前准备、实习中跟踪、实习后回访等角度,分析了学生实习工作中的改进举措。与会企业代表对中欧学院学生实习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对中欧学院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多语言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初步确定了实习接收类型、岗位数量及提供的保障条件。双方还就专业实习中就业实习双向选择、进一步深化合作,探讨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最后,学院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向各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介绍了学生多元化尤其是向设计研发制造类企业倾斜的就业趋势,肯定了各企业制定专门指导教师、依靠科研项目开展实习工作起到的良好作用。今后学院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实习工作的内涵,与企业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共享教学资源,深化科研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中欧学院通过开展蓝领实习、技术实习、专业实习三个阶段逐层递进的企业实习,使学生熟悉相关工程工作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初步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及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其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中欧学院的企业实习已经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也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2018级研究生孟相至表示,我之前已经经历了蓝领实习和技术实习,通过实习平台让我们拓展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一线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期待即将开始的专业实习,希望能通过这次实习进一步提升自己解决深度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未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
2021.09.02
-
聚焦专业视野,弘扬抗疫精神|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学生赴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调研
为弘扬抗疫精神,深入了解抗疫背后的中国故事,了解抗击疫情中企业的的责任与担当及科学抗疫,挖掘抗疫精神背后的深层内涵。2020年11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的6名同学在副院长助理寇芳玲的带领下前往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进行“疫情中新能源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主题调研。上午12点,学院调研团队抵达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亿纬动力总务中心总经理梁荣斌、人力资源经理赵宝玲及其他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午餐后,梁荣斌在公司展厅向调研团队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是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14)的子公司,现有员工2800余人,产品涵盖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电池集成系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车、电动船和储能领域。公司拥有近500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团队,其中,硕博以上研发人员近200人,技术团队全面涵括电化学、材料、机械、设备、自动化、电子、管理等多学科专业人才,核心技术人员包括国内最早从事锂电池研究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亿纬动力共申请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 随后,调研团队跟随公司工作人员参观了厂区,亿纬动力分四个区域建设,总占地1126亩,总投资85亿元,规划产能21.5GWh。先后获批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国家发改委“双创支撑平台项目”、“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湖北省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及“湖北省工业设计中心”。 短暂休息后,双方在16号会议厅进行了这次的主题“疫情中新能源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主题座谈。座谈会上,梁荣斌向同学们分享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公司各部门克服恐惧和重重困难从惠州、荆门等地开车返回武汉复工复产,争分夺秒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为5G基站提供电力保障,疫情期间亿纬锂能上下一心只用短短的四天时间交付第一批红外测温电池的经历。他讲道,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公司能在第一时间响应,并做出方案及行动,就是因为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常常备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亿纬锂能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卓越、质量优先、创造价值 、言而有信、团队合作、尊重个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在公司健全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凡事做到最好,这是亿纬人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亿纬精神”。最后,双方就校企合作、产线建设、产品市场关系、公司培训体系、实验室的模式转化为企业模式的过程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合影留念。来源: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官网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