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中外合作教师“共课制度”建设研究启动
2019年12月12日上午,西塔学院中外合作教师“共课制度”建设研究正式启动。西塔学院副院长李晓阳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江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易鹏、西塔学院部分专业执行负责人和共课教师、以及西塔学院教学事务部全体成员约20人在第二学生活动中心222会议室参加了本次启动会议。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江教授和教务处易鹏副处长被特邀与会指导学校重点教改项目西塔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共课制度”建设研究的启动。会议出席的西塔学院部分专业执行负责人和共课教师包括:西塔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执行负责人周才琼教授、共课教师陈栋副教授;西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执行负责人王欣副教授、共课教师贺付亮博士和李剑锋博士;西塔学院经济学专业共课教师许秀川副教授、吴芳博士;西塔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共课教师陈洁博士、陈艳玲博士。会上,西塔学院副院长李晓阳教授首先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达了诚挚感谢,并明确了会议重要背景与意义。政管院院长吴江教授从中外合作办学“共课制度”的基本形式出发,提出“共课制度”应体现“共思、共识”的思想统一和“共进、共同”的合力实践,在全力打造“共课制度”时,西塔学院应与各外方合作高校、以及校内各支撑学院形成协同效应,全方位、高标准地推进“共课制度”实施,达到高校课改创新的示范作用和国际化办学的新高度。教务处副处长易鹏指出,要深挖“共课制度”的内涵,提出全新的“共课制度”改革创新理念,引进更多、更优秀的外方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强化共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将西塔学院的“共课制度”打造成校级、市级、乃至于国家级高校课改领域的新亮点。随后,西塔学院副院长李晓阳对西塔学院“共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作了细致的阐释。在座的共课教师们也对现行“共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发表了意见和建议。西塔学院教学事务部吴卫华老师还分享了与该研究密切相关的题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创新实践》的会议精神。本次会议由西塔学院教学事务部主任廖卡娜主持。(来源:西南大学西塔学院官微)
2019.12.12
-
陕西省第四届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召开
2019年12月5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承办的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2019年工作会暨陕西省第四届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召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委会秘书长唐振福,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朱晓渭,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会长、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姚尧及来自省内外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由陕西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文通主持。 在开幕式举行过程中,首先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姚尧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各院校代表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了简要介绍。他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作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中充分交流,共同探索加快高水平合作办学发展的“陕西路径” 随后,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秘书长尚长春作了2019年工作报告,分会会长王军哲围绕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与高校办学国际化,与大家分享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把提升办学质量作为发展核心;二是坚持把创新培养模式作为发展动力;三是坚持把依法治校作为发展保障;四是坚持把打造多元平台作为发展方式。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朱晓渭充分肯定了省高教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为推动我省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强调:一要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新时代办好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保证;二要将“提质增效”作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任务;三要将助推“双一流”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引领。 在主题报告过程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委会秘书长唐振福作了主旨报告;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党委书记蔡立佳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院长马嫣分别从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双一流建设及办学国际化辐射带动作用作了主题报告;安德学院执行院长熊仲明详细介绍了安德学院建设及运行情况。会议过程中,在问题咨询互动环节,参会院校负责人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遇到的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在下午的分组交流讨论中,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党委书记蔡立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曹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院长马嫣与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各学校的负责人围绕“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及评估要点”、“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双一流建设,办学国际化辐射带动作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平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与理论支持,对推动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办学事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及助推“双一流”建设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官微)
2019.12.05
-
西北工业大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参加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工作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学生领袖交流营
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主办的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工作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学生领袖交流营活动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玛丽女王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程茵受邀出席学生工作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由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王睿璇带队,2017级学生代表肖紫涵、刘扬,2018级学生代表粟毅、赵天翊参加学生领袖交流营。电子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靳敏出席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工作研讨会开幕式。来自全国36家兄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70余位学工系统老师参会,深入研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程茵作了题为《加强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 培养国际一流创新人才》的报告,就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索、国际化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的经验,引起与会嘉宾的共鸣。国际学生领袖交流营共有16所中外高校的60余名学生代表参与,格拉斯哥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世全、院长曾兵、副书记何琪蕾、特聘辅导员贺山林、格拉斯哥大学Julien Le Kernec 博士以及参加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研讨会的各高校老师参加29日上午的开幕式,前世界卫生组织驻太平洋岛国大使陈恳教授受邀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本次国际学生领袖交流营围绕“共话领导力:青年全球胜任力提升(Pivot on Student Leadership: Boosting Global Competence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的主题,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交流。29日上午,陈恳教授作题为“To learn, to fly”主题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随后,进入各高校学生代表报告环节,我院粟毅和赵天翊就本次国际学生领袖交流营主题发表演讲,围绕面对当前青年领导力提升的全球机遇和风险,中外合作办学学子应该如何应对展开讨论。29日下午,交流报环节之后,参会代表们展示了会前准备好的特色主题海报,并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互动。 30日上午,以“青年领导力”为主题的辩论交流正式开始。代表们分别以“政府是否应降低贫困学生的入学门槛”、“企业是否都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学校是否应强制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等为题展开辩论。闭幕式上,各学生代表分享参会感受。大家表示本次活动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收获了友谊,也表达了对主办方格拉斯哥学院的感谢,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格拉斯哥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冉璟一发表了演讲。她表示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对领导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同时建议同学们今后能多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主动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同时,通过此次研讨会加强了中外合作办学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交流一线工作经验、传递工作思想的平台,加强了务实合作,能够分享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学生工作的经验,共同推进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来源: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官微)
2019.12.01
-
西北工业大学双创团队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四届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2019年11月27日,由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执行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2019AW in 大阪”总决赛在日本大阪创新中心落下帷幕,经过现场激烈的竞争,西北工业大学“深蓝立方水下多功能航行器”、“ Bridge Flaw Detection Sensor”项目分获大赛二等奖,“3D打印生物陶瓷骨支架”项目获得大赛三等奖。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孔杰院长和学生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师带队参赛。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3届,是在日本举办的有多国籍大学生参加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创业大赛之一,吸引了美、英、日、德、中、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参赛,我校2018年11月曾在京都举办的第三届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本届大赛10月份开赛,全球十几所高校的上百名学生参赛。经过网上初评,京都大学、越南对外贸易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球9所高校的14个项目入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复赛和决赛,决赛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6日,在大阪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14进8复赛中,我校3支项目经过全程英文路演答辩,成功晋级总决赛。27日,在强手如林的决赛中,3支项目团队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2项,分获20万日元奖励;三等奖1项,获10万日元奖励。日本京都大学参赛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灵山,中国驻大阪总领馆教育组参赞衔领事吴劲松在大阪同期举办第六届日中教育交流大会闭幕式上为我校获得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二等奖的两个项目颁奖。二等奖项目“Bridge Flaw Detection Sensor”负责人为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刘云骢、辛月鹏,成员为袁嵩、王馨蕊,指导教师为孔杰教授。项目以基于自修复高分子的纳米摩擦发电机为前端传感器探测桥梁损伤,通过收集桥梁振动信息,采用无线传输建立桥梁监测系统及数据库,基于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未来高铁、桥梁安全实时检测和结构优化方案。该团队2019年获得第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二等奖项目“深蓝立方水下多功能航行器”负责人为航海学院本科生王亦晨,成员为孙琦璇、李智敏,指导教师为申晓红博士、毛昭勇教授。2018年,项目通过答辩立项入驻于我校飞天创客空间校内场地,并获项目研发经费支持,致力于研发民用水下航行器,打造多款水下机器人,为大型养殖鱼场的水质检测和大型湖泊的水质勘探提供解决方案,建立民用水下多功能航行器新平台。大赛评委京都大学高濑进教授对项目颇感兴趣,表达了合作意向。三等奖项目“3D打印生物陶瓷骨支架”负责人为教育实验学院大四学生陈小虎,成员为刘敏艳、马昕宇、季康、尹光德,指导教师为汪焰恩教授。该项目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生物陶瓷骨支架的常温中性环境成型,所制备的骨支架从材料、结构、力学性能多角度仿生,给骨科患者带来希望。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全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了“学院苗圃+学校孵化器+校外加速器”飞天创客空间双创孵化培育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咨询指导、企业注册、投融对接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此次备赛期间,学校多次邀请双创导师为3支参赛项目进行商业计划书和路演辅导,对参赛项目进行反复打磨,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3支参赛队伍在此次大赛全英文路演中表现出色,展现出了西工大学子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双创风采,提升了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向国内外兄弟高校分享展示了我校创新创业育人成果,大家一致称赞西工大学生工作实、创意新、实力强。今后,学校将持续推进双创实践育人工作,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创客学子搭建更多的国际双创交流平台。(来源: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官微)
2019.11.27
-
中国政法大学大学中欧法学院代表队在“贸仲杯”国际商事辩论赛中斩获佳绩
2019年11月17日至22日,中国第十七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代表队在该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贸仲杯”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举办,是面向全国法学院校的仲裁法律专业竞赛。该比赛以促进中国国际化仲裁法律人才培养为宗旨,通过同步引入国际赛题和模拟实战的方式,旨在扩大仲裁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影响和提升我国青年学子的仲裁实战能力。此次辩论赛吸引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64支全国知名高校共600余名选手,参赛队伍数量和队员人数都创历史新高。 中欧代表队由张淑媛、蒋楠、陈伟琴、易晨、岳蓉宜、江佳颖、刘禄生以及柯茜八名队员组成。队员们对于“贸仲杯”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在一个多月的期间内完成了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两份诉状的撰写,并在Monty Silley 院长、Susan Wintermuth教授以及Monika Prusinowska教授的带领下进行多次口头答辩训练。另外,往届vis队员陶祉霖、郭静娟、王成岳等师兄师姐作为教练,以及马歌、何孟燃、廖静雯、张君昊等同学作为研究队员也参与到法律检索和赛前训练的日常备赛过程中,为队员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帮助。 在本次比赛过程中,中欧队分别与北京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闽江学院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个学校的代表队交锋,通过陈述、反驳以及回答仲裁员提问等环节,队员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些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为队员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赛结束后,三位教授与本届参赛队员以及往届参赛队员一起参加了感恩节晚宴,在与师兄师姐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不仅收获了有关比赛准备、学习生活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更深刻感受到了中欧学子的传承精神和凝聚力。贸仲杯暂告一段落,中欧Vis代表队将认真总结此次比赛的得与失,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之后的训练和比赛。(来源: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官微)
2019.11.17
-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学生代表赴南京参加第十三届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
2019年11月15-17日,第十三届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在南京河海大学拉开战幕,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柳书博、李春阳光、张予凝与软件学院张红生、教育实验学院丁志杰在机电学院何洋教授、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创新基地李发元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基于云端辅助的数图同传5G无人机系统”项目在人工智能组获得三等奖。大赛主席邢建平、我校校友张峰等都对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该项目基于5G低时延高可靠网络和云端高性能计算,可以实现对地面目标的识别和实时监测,助力安防用户高效工作;对室外大场景下的即时建模,免去用户复飞的痛苦。此外,对于大型会场安防,项目无人机可以通过对环境的特征提取实现室内定位,持续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该项目从校赛、西北赛区赛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军全国总决赛路演。总决赛中,同学们与来自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兵大学等院校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取得全国三等奖的成绩。 iCAN创新创业大赛首次举办于2007年,是由国际iCAN联盟、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年度竞赛,是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项目之一。大赛目前已覆盖30多省400余所高校,总参赛人数10余万人。(来源: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官微)
2019.11.17